首页 > 快讯 > 中国传媒大学2021推出硕士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举措

中国传媒大学2021推出硕士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举措

更新:2023-09-19 04:10:39 来源:好学网

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对研究生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基础、现实、重点突破和历史使命,为研究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中国传媒大学顺应新时代发展形势,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全面启动并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改革坚持扎根中国大地教育,全面落实立德庶人根本任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构建全媒体人才选拔培养模式和科学评价体系,紧紧抓住入学考试、培养与学位、导师评聘、质量控制、学科与专业设置等关键环节,突破难点、痛点、堵点、漏点、弱项、素养点,推出一系列与全研讨班精神要求高度契合的重大改革举措。

8月3日,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大会,震撼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举措,全面拉开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让我们来看看主要的改革措施:

一、招生改革的主要措施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落实德育效果为根本标准,充分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树立科学的评价导向,建立适合培养目标、有利于优秀人才的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解决招生培养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一)博士生招生改革措施

1.全面实施和完善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坚持能力和知识考核并重,充分发挥材料评审、初审(笔试)、复试(面试)等环节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构建分层选拔模式和多元考核方式,加强对考生思想品德、学术水平、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创新潜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

2.加强和改进材料评价环节,强化对考生综合素质和一贯表现的考察。通过考生提交的学习成绩、学术成果、研究计划、申请函(包括自我评价、报考原因、职业规划、对执业道德修养的了解等。),全面考察考生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综合评价其人生观、价值观、自我认知能力和科学精神,确保录取的博士生不仅具有良好的学术基础,而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健康的身体。

3.大力改革初试(笔试)科目,注重对考生学术基本功和素养的考查。结合我校全媒体人才培养需求和培养过程中的痛点,通过设置学术写作、人文社科融合等笔试科目,加强对博士生学习必备的基本学术素养和基本学术技能的考核,从招生源头解决博士生学术写作能力差、人文素养弱等痛点。

4.优化复试考核环节,加强对考生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的考察。根据博士生的人才选拔和培养目标特点,在复试考核中设置学术答辩环节,要求考生以答辩的形式重点阐述其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或博士研究的研究计划。同时,结合考生的申请材料,通过问答交流,进一步考察考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素质、创新潜力、心理素质、沟通能力等。

5.设立绿色通道,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

1.全面改革初试自命题科目,加强对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结合我校全媒体人才培养的特点,针对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设置以主题写作和人文社会科学为核心的自拟考试科目,重点考查理性思维、写作能力、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确保录取的硕士生具有良好的培养潜力和发展潜力。

2.改革复试选拔流程,增加材料评价环节,摆脱“唯分数论”。初试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可以进入复试选拔程序,复试选拔程序包括材料测评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在材料评价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材料,对其过往学术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打分。考生能否进入复试由材料成绩和初试成绩决定,旨在加强对考生以往学习和一贯表现的考察,突出德智体美全面测量和综合评价。

3.加强和改进复试考核,突出专业能力考核。对学历学位毕业生和专业学位毕业生设置不同的考核重点。学位研究生注重对专业基础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的考查,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对专业实践能力或创造性实践能力的考查。同时,根据考核目标要求和专业特点,采取笔试、机考、面试、现场主题创作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进一步提高人才选拔的针对性。

4.改革艺术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即艺术硕士)招生选拔模式,充分体现艺术硕士人才选拔的独特性。通过强化初试、料评、复试的重点,即初试考察人文社科基础和写作能力,料评考察综合素质,复试考察艺术创作实践能力,形成相对完整、自主的艺术硕士招生选拔模式,确保录取的艺术硕士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艺术创作能力,从招生源头上解决艺术硕士培养中的痛点。

第二,培训和学位改革的主要措施

立足分类培养、单项成功,充分吸收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经验,细化规范博士生、硕士生、硕士生培养各环节要求和考核机制。以提高论文质量为抓手,以重构培养体系为核心,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毕业标准为导向,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1.建立基本的文献阅读制度,明确数量和类型。要求博士生阅读至少150种基础文献,其中至少50种著作;硕士生阅读不少于80种基础文献,其中不少于30种著作;硕士生基础文献阅读不少于60种,其中作品不少于20种。

2.建立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和硕士研究生基础文件考试制度,明确考试时长、内容和要求。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时间1.5天,其中笔试时间1天;硕士研究生基础文学考试时间为1天,其中笔试时间半天。重点考察研究生对本领域基础文献、基础理论、前沿理论及相关学科的掌握和理解。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和硕士基础文献考试都是三次机会,三次不合格者将被终止或分流。

3.斯坦达

4.调整完善研究生课程改革,提高学科意识、学术语言能力和研究能力。博士课程中,《学术写作》课程作为博士研究生公共必修课实施,公共英语内容替换为《外语文献精读或选读》,并设置2-3门专业基础课作为一级学科或类别的必修课。

硕士生课程构建以历史、理论、法律为核心的新课程体系。同时,论文写作课程纳入学位课程,外文文献精读或选修阅读课程与公共外语同等对待。硕士生强化实践课程,全面提高实践课程比重,提高案例教学比重和创造性教学内容比重。

5.加强过程评估,规范学位论文工作要求,加强过程监督。实行研究生学术进展学期报告制度,博士生每学期报告个人研究文献、学位论文进展和科研成果;明确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两个学期,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0个月。

实行论文选题报告预审制度;明确文艺类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3小时,工科类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2小时,硕士生答辩时间不少于1小时。

6.深化专业硕士培养改革,还原专业硕士培养本质。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流程,以培养体系重构为核心,以专业实践为抓手,全面提升硕士生专业创新实践能力;根据专业领域设置多元化的毕业考核方式,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7.推进博士生、硕士生基本学制改革。2021级起,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最长有效学习年限由8年改为6年;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学习年限统一为4年。

三、导师管理改革的主要措施

1.评聘分开,动态管理,打破导师终身制。根据培训能力和学术水平,进行资格审查;符合培训条件的,岗位聘任。加强对辅导员德、勤、质、能的综合评价,实行动态岗位聘任管理。

2.完善成果评价,建立分级分类评价体系。实施学术和专业导师分类评价;校内导师、校外兼职导师、校外行业导师分类评价;普通导师、特殊导师和有影响力导师的分级评价体系。

博士生导师资格实行校外同行匿名评审,设立特聘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特聘硕士生导师评审通道。制定严格的评价标准和规范的评价流程。

3.奖惩并重,多重评价。以立德庶人为导向,注重对导师敬业精神、学生培养质量、代表性科研和创造性成果的考核,建立多维度的导师评价标准体系。

其中,获得校级以上“爱岗敬业模范”、“优秀导师”、“师德模范”、“师德先锋”等荣誉称号者或在育人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者,优先聘任导师职务;上级学位论文抽检成绩优秀者直接录用。

4.探索增值评价,打破“唯项目”倾向,建立多元化成果代表制。对不符合任职后科研项目成果要求的博士生导师,实行重大预期成果制,签订协议后可申请

7.取消学硕校外兼职导师,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需由学校统筹,在学校学科发展需要的2 ^ 2 ^ 2学科聘请智能媒体领域的优秀学术人物。

四、质量管理改革的主要措施

1.建立覆盖博士、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培养全过程和各环节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从师德师风、学生素质、学业成绩、教书育人、学位论文、学生就业发展、导师尽职评价等七大类指标,对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在职研究生导师进行年度质量评价。

2.建立覆盖各专业、各层次博士、硕士教育的抽样体系,夯实研究生教育质量基础。严格执行《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样办法》,建立论文开题-预答辩-答辩专家责任制,将专家评分纳入学位论文责任清单,探索实施与学生共同发表学位论文的做法,倒逼导师重视学位论文指导。

3.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和奖惩制度,根据质量评价结果对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研究生导师进行奖惩。研究生培养机构教育质量评价与其年终考核和评奖挂钩。

设立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培养校长奖”和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导师校长奖”。

动词(verb的缩写)调整学科专业方向的主要措施

1.围绕全媒体人才培养,全面优化学科布局,强化一级学科设置原则,用一级学科引领学科建设,突出媒体优势和特色。通过改革,关停了17个专业方向,合并、转移、调整了47个专业方向,重新设计了计算传播、艺术传播、媒体与国家治理、文化法治、知识产权等19个新的专业方向,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体现学校特色、学科发展布局和顶层设计。

2.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教学单位主动启动交叉学科建设,学校根据情况予以支持或调整,形成百花齐放、竞相发展的学科建设局面,摆脱懒政饥荒现象。

唯有改革者进,唯有创新者强,唯有改革创新者胜。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传媒大学深入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全面启动研究生教育改革,以更加进取的姿态谱写了我国教育质量提升的新篇章。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举措】相关文章:

北京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成立。

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寒假课程表

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的十大特色(2)

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的十大特色

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姚洋。

北京大学法学院课外活动

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的十大特色(三)

北京大学生可以在校园里欣赏大师画作。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2017年元旦放假安排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7年元旦假期安排